第十九章 尾小记 (第1/1页)

加入书签

笠这类头戴用具,何时进入华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,个人并未查找到可靠的文献,就一些文字记载来看,至少秦汉之前,应该就已经普及开来。《诗经》中就记载有一句“尔牧来思,何蓑何笠,或负其餱。”可以看出不仅斗笠,连常配套使用的蓑衣也在当时有实物。这一生活习惯到后世依旧没有改变,如唐代储光羲有《牧童词》一首就写道:“圆笠覆我首,长蓑披我襟”的句子,诗人柳宗元更是写下了“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”的千古名句。

笠的材质多取竹篾、箬叶编织,且其形如斗,又有箬笠、斗笠的称呼。除了常见的封顶斗笠,还有一种空顶的形制,亦有在文学中出现。曹雪芹先生的《红楼梦》中就有描写:“上头的这顶儿是活的,冬天下雪,带上帽子,就把竹信子抽了,去下顶子来,只剩了这圈子。”贾宝玉说是下雪戴的,至于现实中具体的用法这点,咱们暂且按曹公的说法来。

那这种遮阳挡雨或挡雪的生活品,为何常用于故人高隐之士,及江湖侠客的装束描写中,个人认为主要是文人墨客们基于生活认知的想象下,对侠、隐生活文化的浪漫描绘。既有天地孤舟,独钓江雪,孤傲悲伤的情怀意境,又有些看破红尘,破而后立的超然的心理寄托。再加上穿戴上算作一种装束特点,尤其在纯文字的描写中,更能让人产生相对明确的记忆。(个人戏言、勿轻信)

——以上说明全为个人所查用于创作的资料整理,并非科普,请大家正确理解,若有问题或建议,欢迎提出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↑返回顶部↑

上一章 书页/目录 下一章

修仙小说相关阅读: 水浒之狄家将 女帝宠臣?不,我乃国家柱石 无武江湖 武林外传:我乃吕侯爷 绝世小书儒 人在乱世当世子,娘子却是大剑仙 武侠遗憾大弥补 鬼明 百里独行 盛唐挽歌 大唐:李世民的头号打手 异星传送门之黄金大陆 不宋 穿越后,我为王朝续命百年 穿成农夫,我靠采山货养家 大唐:误会了我不是你爹! 三国:和貂蝉喝酒 千羽谱:夜医 焕光划夜 大明:朱雄的崛起与征途